「数字脉搏」全站动态速递‌ (涵盖技术、营销、行业等多维度内容)

智慧政务先行:政务民生类鸿蒙原生应用开发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

发布时间:2025-10-26 浏览数:53

一、政务民生应用鸿蒙化的时代必要性与战略价值

原生鸿蒙系统作为我国全栈自研的终端操作系统,从操作系统内核、文件系统,到编程语言、编译器/运行时、编程框架,再到设计系统、集成开发环境,实现全链条全过程完全自主研发
 
。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操作系统领域成功打破国外依赖,为政务系统的安全可控奠定坚实基础
 
政务民生应用涉及大量敏感数据,包括政策内容、商业机密、生产流程及员工隐私等高敏感度信息
 
。基于国外操作系统的办公应用可能面临不可预知的数据安全风险,而原生鸿蒙系统采用全新的​​星盾安全架构​​,通过平台层、架构层、应用层三层严密设计,软硬协同,全方位重构操作系统安全秩序
 
。鸿蒙内核获得业界通用操作系统内核领域首个国际CC EAL6+证书,整机系统获得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领域首个EAL5+认证,为政务数据安全提供坚实保障
 
随着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,政务服务应用需要实现跨设备、全场景的智慧化体验。原生鸿蒙系统独有的​​分布式架构​​和​​原生智能能力​​,使政务服务可以在手机、平板、智慧屏等多种设备间无缝流转,极大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
 
。目前,上海“随申办”、湖南“湘易办”、吉林“吉事办”等全国27个省份的200余个政务应用已完成鸿蒙原生应用开发,验证了鸿蒙系统承载关键政务场景的能力
 
政务民生应用鸿蒙化的时代必要性与战略价值

二、政务鸿蒙原生应用开发的核心实施路径

1. 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

政务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应纳入​​数字政府建设规划​​,并设立专项扶持资源
 
。各级政府部门应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,从用户量大的核心政务应用入手,分批分阶段推进鸿蒙化进程。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与华为签署鸿蒙合作备忘录,正式启动“随申办”超级应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,成为全国首批推行政务民生鸿蒙原生应用的政府机构,为其他地方政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
 
在技术路线选择上,应充分利用华为提供的​​全链路开发支持​​。华为为开发者提供了鸿蒙内核、AI、编译器/运行时/编程语言等根技术,包含HarmonyOS SDK和三方SDK在内的工具赋予应用各项能力,以及完善的开发套件和三方库
 
。同时,华为还联合伙伴推出政务行业开发模板,支持医保、公积金、人社等高频服务快速适配,可大幅提升开发效率
 

2. 安全保障体系构建

政务应用鸿蒙化需构建全方位的​​安全防护体系​​。原生鸿蒙通过硬件级安全触发、硬件级传感器断电、硬件级零信任感知等多种手段,防止传感器监听与跟踪
 
。系统对数据制定分类分级的保护标准,基于密码熔断机制,“用时解密,不用时销毁密钥”,有效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
 
在应用层面,原生鸿蒙重新定义隐私安全规则,把隐私安全控制权交还给用户
 
。系统禁止开放9类不合理权限,包括读取已安装应用列表、访问短信、访问存储文件等,直接阻断隐私泄露通道
 
。政务应用开发者可充分利用这些系统级安全能力,结合政务业务特点,构建​​政务级安全防护体系​​。

3. 用户体验与功能创新

政务鸿蒙原生应用开发不是简单的APP移植,而是凭借HarmonyOS技术优势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应用体验
 
。利用原生鸿蒙的​​分布式能力​​,可以实现多设备协同办公。例如,鸿蒙原生版钉钉在接入了鸿蒙的原生智能能力后,用户不方便操作手机时,可以直接用小艺语音拉同事一起开会;基于原生互联能力,还可以实现多设备的高效协同,会议中途切换设备只需将两台设备靠近,即可将会议无缝接续到另一台设备上
 
针对政务服务场景,可结合AI能力实现​​智能服务升级​​。基于原生鸿蒙的意图框架,政务应用可快速理解用户意图,提供更加便捷、精准的服务。同时,利用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特性,政务服务可快速形成多终端、全场景布局,实现“一网通办”跨端无缝流转
 
政务鸿蒙原生应用开发的核心实施路径

三、推进策略与生态建设

政务鸿蒙原生应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​​生态支撑体系​​。各地可打造区域示范工程,如共建鸿蒙产业创新中心,形成集聚效应
 
。同时,加强人才培养,鼓励本地开发者和软件企业参与鸿蒙应用生态建设,培育本土化的鸿蒙开发队伍。
目前,鸿蒙生态设备已超过10亿台,覆盖18个垂直领域,鸿蒙开发者超过720万人
 
。政务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一生态优势,积极引导各类民生服务应用加入鸿蒙生态。正如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强调的:“10万个应用是鸿蒙生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成熟标志”,而政务民生应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
 
在推进过程中,可采用​​试点先行、逐步推广​​的策略。选择基础较好、需求迫切的政务应用作为试点,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广。例如,民政部“民政通”率先完成原生鸿蒙适配,打造了政务应用国产化转型示范样本,为全国民政政务系统推进国产化技术转型提供了参考
 
推进策略与生态建设

总结

政务民生类鸿蒙原生应用开发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必然选择,既是保障政务数据安全、实现技术自主可控的战略需要,也是提升政务服务质量、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的重要途径。随着原生鸿蒙生态的持续完善,政务应用鸿蒙化将助力构建更加安全、高效、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,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。
各地政府部门应抓住机遇,将政务鸿蒙原生应用开发纳入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,加大资源投入,培育人才队伍,共同推动鸿蒙生态繁荣发展,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奠定技术基础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​1、政务应用为什么要开发鸿蒙原生版本,而不是继续使用安卓或iOS版本?​
政务应用开发鸿蒙原生版本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:一是​​安全可控​​,原生鸿蒙是我国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,可避免依赖国外系统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;二是​​体验优化​​,鸿蒙的分布式能力可实现多设备协同,提升政务服务效率;三是​​战略需要​​,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政府基础设施是国家战略需求
 
​2、政务鸿蒙应用开发的技术难度大吗?华为提供了哪些支持?​
华为为鸿蒙应用开发提供了全面技术支持,包括HarmonyOS SDK、开发工具链、行业模板等。政务应用可借助华为提供的政务行业开发模板,快速实现医保、公积金、人社等高频服务的鸿蒙化适配
 
。实际案例显示,“随申办”等大型政务应用已成功完成鸿蒙化开发,技术可行性已得到验证
 
​3、现有政务应用迁移到鸿蒙平台的工作量大吗?​
迁移工作量取决于应用复杂程度,但华为提供的开发框架和工具可有效降低迁移成本。例如,蚂蚁数科mPaaS平台与华为合作,可帮助其2000多个合作伙伴提升鸿蒙化开发效率
 
。采用合适的迁移策略和工具,可显著提高迁移效率。
​4、政务鸿蒙应用如何保证数据安全?​
原生鸿蒙从内核到应用层构建了全方位安全体系:内核获得国际CC EAL6+认证,系统获得EAL5+认证;采用星盾安全架构和端到端加密技术;对数据分类分级保护,基于密码熔断机制实现“用时解密,不用时销毁密钥”
 
。这些能力为政务数据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​5、目前政务应用鸿蒙化的推进情况如何?​
截至2025年初,全国已有27个省份的200余个政务应用完成鸿蒙原生应用开发,包括“随申办”(上海)、“湘易办”(湖南)、“吉事办”(吉林)、“民政通”(国家民政部)等
 
。政务应用鸿蒙化已成为全国性趋势,各地正在加快推进速度。
留言咨询

提交